放开生育就能解决东北问题?你是做梦吧

01

深圳曾是人口飞速流失的地方

最近二件事引起热议。一件事是卫健委答复人大代表“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”,准备在东北地区开展试点放开生育。另一件事是成立了乡村振兴局。

东北地区的人口大量流失,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,国家对此高度重视。

在中国发达地区,东北人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。以前我们通常只能在春晚小品里听到东北口音,现在满大街都能听到东北口音。人往高处流,这是最正常的事情。所以,即便东北人全部跑到发达地区,一个都不剩,也是东北人的自由。东北的荒废,人民是没有责任的。

二百年前的上海,不过是一个小县城。一百二十年前的香港,是一片渔村。

四十多年前的深圳,是人口飞速外流的悲催之地。

那时候,深圳市在中国地图上的名字是“广东省惠阳地区宝安县”。作为边陲之地,贫穷落后,诱使着人们冒着生命危险,奔向他们心中美好的生活,书写了一段悲壮的“大逃港”历史。

关于大逃港的历史,可以看陈秉安的报告文学“大逃港”。

由于大量外逃,深圳许多村庄都“十室九空”。1971年,宝安县公安局给上级的“年终汇报提纲”里写道,大望前、马料河、恩上、牛颈窝、鹿嘴、大水坑等许多村庄都变成了“无人村”,有个村子逃得只剩下一个瘸子。

如果说为了投奔美好生活而逃离家乡,当年的深圳人比今天的东北人要厉害很多。更有很多外地人也通过深圳偷渡。在大约30年时间里,至少有一百多万人越过生死线,到香港谋生。

02

历史上的东北是人口流入最多的地区

东北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是人口流失地区。起初,东北作为满族人的大本营和最后根据地,是禁止汉人移民的。从1668年开始到1859年,近两百年间,清廷一直倾力试图阻止汉人移民进入东北。

乾隆三十六年(1771年),清廷当时统计整个吉林省的人口只有44656人,另外统计黑龙江的人口为35284人,加上人口相对较多的辽宁地区,当时整个东北的人口还不到80万人。

也就是说,当年东北三省的人口总数不到今天河南省固始县总人口的一半,是沃尔玛员工总数(220万)的三分之一,大体上和富士康的员工数持平。

满清政府限制汉人移民东北,因为东北是满洲人的地盘,若是大量汉人移民进入,势必动摇满族人的根基。

1860年,正式批准东北移民。由于放开移民限制,东北三省人口从1771年的不足80万人,暴涨到了1894年的约600万人。

从1894年到1908年的14年间,东北地区人口从600万人飙涨到了1910万人,除去人口自然增长外,这14年间东北的移民人口高达1150万人,占当时整个东北人口的60%。

1930年,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等东北三省当时的人口飞速发展到了2736万人。

满洲国时代,东北经济飞速发展,人均GDP高达内地的20倍以上,1943年,满洲国工业总产值超过日本,成为亚洲第一工业国。经济发展导致劳动力紧缺,内地人大量涌入东北。在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前夕,达到了4000万人之多。

03

废除计划生育,不能提高东北生育率

这些年,东北人口飞速外流。2000年人口普查,东北地区净流入人口36万。到了2010年,第五次人口普查,东三省净流出180万。接下的十年,人口流出是越来越快的。

黑龙江社科院的罗丹丹在“黑龙江省人口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”中提到的数据是:2000年以来,黑龙江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在1%以下。2012年为0.73%,2013年为0.69,仅仅高于吉林省和辽宁省。也就是说,全国倒数三名,都被东北包下了。

有人认为东北地区人口下跌和出生率下降的最关键因素是计划生育,因为东北当年工业发达,城镇化程度高,国营工矿的人比较容易被计划生育控制,这是东北人口大减和老龄化加剧的原因。

为了振兴东北,首先想到在东北开放生育,也就成为一件想当然的人大代表提案。

但是,即便在东北开放生育,恐怕对于增加东北总人口也是杯水车薪。罗丹丹在“黑龙江省人口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”中,提到对黑龙江省的生二胎的意愿调查,结果显已经有一个孩子的家庭69%的人对二胎没兴趣。

其他地区的人也类似。即便你现在在全国范围放开生育,对总人口增长也非常有限。

所以,在东北实施生育开放,并不能改变人口困境。除非你把东北设置为生育特区:别的地区只准生一个,在东北可以无限制生,这样把全国最爱生孩子的人都集中在东北,生出一个个小名叫“北大荒”的孩子。可以肯定的是:即便短期奏效,等到这些孩子长大后,照样会一个个离开东北,到东南沿海去工作。

04

生活变好了,期望更高了

很多人对于不生二胎或三胎的理由是:养不起。这当然不是真的养不起。

如果按照1950年到1978年的方式养孩子,一个普通中国家庭都可以养得起很多孩子。那个时代如此贫困艰难,依然制造了人口爆炸。

很多社会都遇到类似的问题。一旦普遍消除了绝对贫困,剩下的就都是相对贫困——不是没法生活,而是跟人攀比觉得自己很穷。

东北虽然算不上富裕,但是跟过去比,也绝对不穷。过去一件衣服要好几个人穿,打满补丁还舍不得扔,如今人们的衣服消耗量已经是过去的几十倍上百倍。过去用煤油点灯,灯亮一点都舍不得点,如今自驾游一天就耗油一箱。

所以,穷,养不起孩子,这些都是借口。关键问题是社会富裕了,对孩子的期望值变了。

养不起孩子的困境,主要来自阶级竞争的威胁。这个问题不仅在东北存在,在全中国大多数地区都存在。

05

妇女地位提高不是出生率的最大障碍

社会学家认为影响人类出生率的另一个因素,是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受过良好的教育。当女人们成为职场的重要角色,就得放弃一些家庭主妇的角色,导致她们不愿意多生养孩子。如今大多数职场竞争都需要连续性,一旦生养孩子导致职业生涯中断,基本上不可挽回。

但是,也有人提出反例:北欧的妇女地位是世界最高的,为何生育率远高于中国?尤其是和富裕程度类似的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相比,北欧的出生率更是遥遥领先。

其中最重要的因素,还是阶级竞争。

北欧是一个阶级梯度很小的国家,富人的大部分钱都被纳税,人和人之间极其平等。瑞典的国王会独自在河边亲自洗袜子刷鞋,公主读大学的时候假期会去超市当收银员,部长和首相经常骑著自行车上下班,拎着篮子去超市和底层人一样买菜。

在北欧的公司里,无论什么级别,大家都是彼此叫名字或暱称,跟东亚国家那种等级森、阶级歧视的社会状况截然不同。

在阶级焦虑的时代,养育孩子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的。在四十年前,中国的小学生读书非常轻松,那时候小学五年级学生认识的汉字数量,大约只相当于今天大城市名校小学二年级的水平。如今培养一个孩子投入的资源,远远不止四十年前的十倍。

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点:四十年前的中国,虽然普遍贫穷,但是阶级平等,等级差距远小于今日。按照1965-1975年的史料,当时的工资分为二种:政治行政工资和技术级别工资。

政治工资按照行政级别,分为30级。技术工资分为18级。

1级:行政工资最高的是国家主席、党中央主席、人大委员长、政协主席。月薪644。4级:省长、省委书记、部长月薪460。13级:处长、副处长,155元。24级:大学生参加工作:49.5元。30级:最底层的12级办事员,23元。

按照技术级别的工资,是这样的:

1级:院士、正教授、研究员等,相当于行政7级,月薪322元。

9级:普通工程师,102元。

13级:大学生转正,55元。

15级:中专生转正,42.5元。

从这个工资级别看,一个985毕业生和二本、大专生的起薪都是一样。院士的工资大约是普通工程师的3倍。

如果今日的中国社会,收入差距比例依然跟以前一样,那么,阶级焦虑就不会存在,养育孩子就不会那么辛苦。而出生率也可以大大提高。

06

生育率最大的促进因素已经不复存在

在落后贫困地区,婴儿死亡率和儿童夭折率是提高生育率最重要的因素。“如果儿童死亡率高达50%,每个女人就会生7个孩子”——这是社会学家对非洲某些地区的调查报告。

如今大多数地区医疗技术已经今非昔比,婴儿死亡率从民国时期的17%-20%降低到2019年的0.35%。

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,在上世纪70年代仍然很高。以山西省阳城县为例,1974年及1975年分别为8.3%和8.9%.有些更落后地区甚至高达10%以上。这种高死亡率大大提高了生育率(备胎心理)——不仅人类,其他哺乳动物也一样。

在一些宗族文化和养儿防老观念强烈的地区,儿童死亡率与生育率的相关性更大。

在人类历史上,每次经过战争、瘟疫、灾荒带来的人口灭绝高峰,婴儿和儿童都是最容易死亡的。所以每次经过乱世,都会有一个生育高峰。

这也是人类进化的结果——迅速补充群族人数的本能,才能有助于族群不被灭亡。

如今天下太平,乱世不再,孩子们几乎个个都能顺利长大成人,人们已经没有了“备胎”的焦虑感。

07

接受生育率低的现实,别无效折腾

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极高的出生率,带来了人口红利。

当年高出生率的最重要原因,一方面是阶级梯度平缓,另一方面是贫困落后让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依然较高。

这些对婴儿出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,现在已经不复存在。只靠废除生育限制来提高生育率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靠改善对婴儿的福利待遇,也很难奏效。无论是日本、新加坡、韩国、欧洲,都已经证明了这点。

改变东北的人口问题只有一个策略:把东北变成充满机会的地方。东北这块土地没问题,气候也没问题,你看看满清时代的东北是如何短短十几年从80万人增长到几百万人的。

1945年以前,几乎每隔十几年,东北人口就要翻一番。如今的东北人离开东北到外地工作,正如当年的汉人走关东去东北工作,这并不是什么需要大惊小怪的事情。

生育率低,或许会面临各种困境,社会老年化,劳动力短缺,经济发展迟缓,养老生活难以滋润。

但是,这不是东北特有的问题,也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,而是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面临的问题。现在各国的做法是:延迟退休年龄或退休后继续返聘,依赖于大量年轻劳动力的产业要转型或让渡给人口年轻的国家,老年人要降低对养老的期望。

欧洲人、日本人,都面临这种困境,并不需要担心。日本的大多数农村地区都跟中国东北一样,人口流失严重,大家都扎堆在发达城市,农村甚至荒芜到要用塑料人像摆在村里,让村子看起来稍微热闹一些。

但是,日本人照样可以生活,而且国家依然强大。

完全可以正视现实,放手让东北人口继续流失,让东北的乡村像日本的乡村那样变得人迹稀疏。无论未来是什么样,至少中国是幸运的,因为看日本的今日,就可以提前20年知道中国应该如何应对。(作者:南洋富商)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